首先,釀酒原材料的改變是導致醬香酒上頭的主要因素之一。在過去的很多年中,傳統釀造醬香酒所使用的原材料,主要是高梁、小麥、米和豆類等糧食為主,這些原材料在釀酒過程中發酵產生的酯、醇、酸等成分,呈現出復雜的香味和口感,而酒精度數相對較低。而近年來,很多生產商為了追求更高的利潤和更迅速的產量,選擇將傳統原材料與其他類似玉米、高粱等更便宜的原料進行混合使用,以增加產量與盈利。這樣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產量和降低了成本,但混合釀造的原材料中含有大量的果糖和葡萄糖等簡單糖分以及過多的淀粉,酒精度數就因此增大了,因而易上頭。
其次,生產工藝的改變也是導致醬香酒上頭的重要因素之一。傳統工藝中,醬香酒的釀造需要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來完成,包括豉香、糟香、曲香、麥香等數個環節的釀制,而這些工序都是時間耗費長,流程繁瑣,要求生產商嚴格按照標準操作,不省略任何一步。而現在,為了追求更快更高的產量,生產工藝逐漸被簡化,許多生產商選擇縮短了釀造周期卻加強了殺菌和過濾等環節,以縮短酒的生產周期和降低成本,這也導致了部分醬香酒口感單一,酒精度數提高,更易上頭。
最后,消費者的口味需求變化也是醬香酒上頭的原因之一。近年來,隨著消費者對白酒品質的追求,更多的年輕人和女性開始關注白酒的口感和香氣,對白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截至2018年,醬香酒的平均酒精度數已經達到53度以上,優質產品幾乎都在60度以上,這對于一些飲酒習慣不強的人而言,飲后甚至會有暴醉現象,影響美好的消費體驗。
因此,從原材料到工藝再到消費者,都是醬香酒不再不上頭的重要原因,雖然,上頭的醬香酒給人帶來的口感和體驗是獨一無二的,但對于消費者而言,這并不是一種健康的飲酒習慣,消費者應該更加理性的選擇飲用醬香酒,并積極呼吁廠家和生產商,從生產入手,開發更多健康與口感更佳的醬香酒。